当前位置: 双高建设专题网站 >> 对标竞进 >> 正文

成都纺专“双高”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一联二合三创新”打造产业推进器

2022年01月11日 09:38  点击:[]

长向桑梓纺经纬,永为河山织锦绣。2019年以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立足成渝双城谋发展、着眼纺织产业走出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行业前行的“生力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产业升级的“推进器”;服务成渝双城和四川发展,建造地方发展的“续航站”,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轻纺特色鲜明、国际优势明显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面对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主动出击、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一联”“二合”“三创新”,服务纺织服装产业高端转型升级。

“一联”——打造高水平职教联盟

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元主体,牵头打造的国家级示范职教联盟——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仅承办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就达到10余场。

学校还牵头成立四川省唯一的“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牵头成立四川暖通空调职教联盟、西南电梯产教联盟,参与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直播产教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尚产业联盟,每年组织开展四川省“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开展各类产业发展研讨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论坛、企业家专家进校园、技术发展主题报告等活动,促进行业、企业、政府、学校资源整合,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产业和地方建设,带动成渝双城、西南地区和相关行业融合联动发展。

“二合”——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校企合作服务产能走出去

学校与国有规模企业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大型民营企业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研、产一体的“京东物流学院”“丝丽雅纺织学院”“丝丽雅先进材料学院”“雷迪波尔服装学院”“成都纺专·四川九诚联合环境检测中心”等产教融合项目,专业的校企共建率达60%,迄今已共建课程124门、联合制定课标75门,实现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高管等“双向互派”。

学校联合柬埔寨万盛工业园、老挝磨丁经济开发区、日本酒店协会等境外机构,建立了印染新技术开发中心、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酒店管理实习基地等海外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在老挝建立了“嫘祖学院”,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培训500余人次,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重要新兴支点。

“三创新”——以技术研发创新补足企业短板,推动产教融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链

一是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学校建成国家级工装面料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功能纤维材料和面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建成央财支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全国高校唯一、具有短纤及长丝试验生产线的创新平台,研发了聚苯硫醚等30多个纺丝品种。多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已投入实际应用,技术服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74万元,为屏山纺织产业园区带来纺纱产能50万锭的直接效益。

二是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非遗+时尚”技艺创新。学校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体系,建成由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二级教授朱利容和3位国家级省级蜀绣大师领衔的“教授+大师”教学团队和“大师工作室”;创办“刺绣(蜀绣)设计与工艺”新专业,开发《纺织非遗鉴赏》《中国传统服饰技艺》等非遗通识、刺绣及民族服饰专业课程20余门,复原唐代机织技术,研发针法技艺300余种。学校非遗创新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依托“非遗”阵地创新技艺传承模式。学校建成非遗展览馆3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物馆1个,以及蜀锦蜀绣等“非遗”研究中心和传习所,形成研究、陈列、传习三位一体的“非遗”技艺传承新模式,构建“三层三类”学员培养体系;与郫都区、汶川县、色达县政府合作打造蜀绣、羌绣、藏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产业链。学校被评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执行院校,迄今已承办国家非遗培训15期,培训非遗传承人群618名。

开展“双高”建设以来,成都纺专通过“一联二合三创新”,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产业升级的“推进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为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王诗倩)(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上一条:成都纺专“双高”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一建二育三聚力”建造地方续航站 下一条:成都纺专“双高”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一融二革三实践”培养行业生力军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2022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